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;
丰子恺绘画鲁迅小说作为“漫画初兴”的实绩,为连环图画进入文艺史提供了有力的辩护。从时空设置来看,丰子恺将故事定位在“清末”,又不限于“绍兴”一地,再加之以“题画”“远近法”的使用,表现了鲁迅小说的深刻内涵与艺术张力。从形象来看,丰子恺运用黑白两色描绘天象、勾勒人物、表达模糊性与荒诞感,又通过两类笑容表现温情与讥讽,呈现出思乡与批判的双重内涵。从风格来看,变形手法的使用、回忆的实化处理、儿童与动植物的增绘等改编在忠于原作“揭出病苦,引起疗救的注意”的主旨之外,增加了故事的童趣,同时又与1930年代鲁迅的儿童教育观相契合。概言之,丰子恺绘画鲁迅小说是较早的具有现代意义的儿童画本范例,为鲁迅作品走向大众,甚而文艺的大众化作出了积极贡献。
135 | 0 | 18 |
下载次数 | 被引频次 | 阅读次数 |
[1]沈永琪.谈连环图画故事[J].读书生活,1934(02):37-40.
[2]丰子恺.漫画艺术的欣赏[M]//丰子恺文集:艺术卷三.杭州:浙江教育出版社,1990.
[3]冯雪峰.“读漫画阿Q正传”更正[J].刀与笔,1940(03):23.
[4]朱光潜.丰子恺先生的人品与画品[M]//丰子恺研究资料.丰华瞻,殷琦,编.银川:宁夏人民出版社,1988:116.
[5]丰子恺.《绘画鲁迅小说》序言[M]//丰子恺文集:文学卷三.杭州:浙江教育出版社,1990.
[6]鲁迅.《阿Q正传》的成因[M]//鲁迅全集:第3卷.北京:人民文学出版社,2005.
[7]黄雨芯.论鲁迅小说《明天》的连环画改编——从丰子恺到华其敏[J].上海鲁迅研究,2017(03):101-113.
[8]丰子恺.《漫画阿Q正传》初版序言[M]//丰子恺文集:艺术卷四.杭州:浙江教育出版社,1990:34-35.
[9]陈梦熊.丰子恺与《漫画〈阿Q正传〉》[J].书窗,1997(04):26-28.
[10]鲁迅,著.丰子恺,绘.阿Q正传[M]//丰子恺漫画鲁迅小说(全本).北京:人民文学出版社,2022.
[11]鲁迅.阿Q正传[M]//鲁迅全集:第1卷.北京:人民文学出版社,2005.
[12]马特·马尔帕斯.批判性设计及其语境:历史、理论和实践[M].张黎,译.南京: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,2019:81.
[13]丰子恺.教师日记(1939-03-30)[M]//丰子恺文集:文学卷三.杭州:浙江教育出版社,1990:121.
[14]鲁迅,著.丰子恺,绘.风波[M]//丰子恺漫画鲁迅小说(全本).北京:人民文学出版社,2022.
[15]鲁迅,著.丰子恺,绘.故乡[M]//丰子恺漫画鲁迅小说(全本).北京:人民文学出版社,2022.
[16]鲁迅,著.丰子恺,绘.药[M]//丰子恺漫画鲁迅小说(全本).北京:人民文学出版社,2022:48.
[17]赵延年.关于漫画艺术[M]//赵延年文献集.杭州: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,2018:112.
[18]崔云伟.鲁迅与西方表现主义美术[M].北京:人民文学出版社,2020:148-150.
[19]鲁迅.狂人日记[M]//鲁迅全集:第1卷.北京:人民文学出版社,2005.
[20]鲁迅.白光[M]//鲁迅全集:第1卷.北京:人民文学出版社,2005:572.
[21]杨剑龙.论丰子恺的《漫画〈阿Q正传〉》[J].江汉论坛,2021(06):89-97.
[22]丰子恺.故乡[M]//丰子恺文集:文学卷一.杭州:浙江教育出版社,1990:334.
[23]林岗.“故乡”的百年变迁——读鲁迅、丰子恺、薛忆沩同名作《故乡》[J].小说评论,2021(04):171-176.
[24]鲁迅,著.丰子恺,绘.社戏[M]//丰子恺漫画鲁迅小说(全本).北京:人民文学出版社,2022.
[25]张惠.从“言说”到“图说”:丰子恺插图本《孔乙己》的语图关系研究[J].中国文学研究,2023(02):144-152.
[26]李允经.鲁迅与中外美术[M].长沙:湖南美术出版社,2022:101.
[27]鲁迅.什么是“讽刺”[M]//鲁迅全集:第6卷.北京:人民文学出版社,2005:340.
[28]鲁迅,著.丰子恺,绘.孔乙己[M]//丰子恺漫画鲁迅小说(全本).北京:人民文学出版社,2022:10-12.
[29]郑二利. 20世纪图像研究[M].桂林: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,2020:254.
[30]丰子恺.敬礼[M]//丰子恺文集:文学卷二.杭州:浙江教育出版社,1990:504.
[31]鲁迅.一件小事[M]//鲁迅全集:第1卷.北京:人民文学出版社,2005:482.
[32]鲁迅.我怎么做起小说来[M]//鲁迅全集:第4卷.北京:人民文学出版社,2005:526.
[33]鲁迅.故乡[M]//鲁迅全集:第1卷.北京:人民文学出版社,2005:510.
[34]丰子恺.美与同情[M]//丰子恺文集:艺术卷二.杭州:浙江教育出版社,1990.
[35]丰子恺.穷小孩的跷跷板[M]//丰子恺文集:文学卷一.杭州:浙江教育出版社,1990:350-351.
[36]沈明杰. 20世纪30年代文艺大众化运动中连环画的讨论与表现[J].美术,2021(04):86-92.
[37]鲁迅.“连环图画”辩护[M]//鲁迅全集:第4卷.北京:人民文学出版社,2005:460-461.
[38]鲁迅.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[M]//鲁迅全集:第1卷.北京:人民文学出版社,2005:134.
[39]陈子展.孔乙己考[N].申报·自由谈,1933-05-20(05).
[40]鲁迅.我们怎样教育儿童的?[M]//鲁迅全集:第5卷.北京:人民文学出版社,2005:271.
[41]鲁迅.上海的儿童[M]//鲁迅全集:第4卷.北京:人民文学出版社,2005:580-581.
基本信息:
DOI:10.16061/j.cnki.cn46-1076/c.2025.01.008
中图分类号:J218.2;I210.976
引用信息:
[1]丰杰.从“怪诞”到“童趣”——论丰子恺漫画对鲁迅小说的叙事改编[J].海南师范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,2025,38(01):43-51.DOI:10.16061/j.cnki.cn46-1076/c.2025.01.008.
基金信息:
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优秀青年项目“当代儿童读物中的鲁迅形象研究”(23B0127)